



近期,多地旱澇交織,中國電科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,積極參與防汛、抗旱相關工作,智慧助力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。
“把脈”江河水庫蓄泄
8月底前,長江流域降水、來水總體偏少,高溫使得水情變化節奏加快,水文站工作人員腦中的弦也愈加緊繃。中國電科基于深厚技術積累,打造智慧水利、數字孿生水利工程、蓄滯洪區防洪調度等整體解決方案。
“水文工作就像給江河‘把脈’,水位、流速、流量等信息就像江河跳動的脈搏……”以往這些信息,需要水文工作者反復監測,費時費力,如今,只要打開電腦就能輕松獲取。電科???/strong>與浙江水文管理中心聯合成立實驗室,通過多維感知、人工智能、三維建模等技術,構建全天候、多方位、多維度的立體感知監測網絡,打造“數字孿生之江水文站”,24小時掌握河流及周邊入境河流水情增減,實時智能計算匯集的500余組水文信息,3D展示濕度、雨量、水位等近10類重點檢測指標,幫助決策人員及時發現問題并科學調度處置。
探悉河流“脈息”,也“智”理水庫蓄泄。
“上游將有多大來水流量?下游的水位流量有多少?水庫應當如何科學調度?”我國約有9.8萬座水庫,其中約9.4萬座是小型水庫,承擔著防洪、防汛、供水、抗旱等重任。
電科??荡蛟煨⌒退畮毂O測預警系統解決方案,部署視頻水位計、滲壓計等設備,搭建小型水庫監測預警平臺,幫助管理人員實時掌握水庫水位、大壩滲流量、滲流壓力、表面位移等信息,盡早“診斷”裂縫、位移等隱患,提高應對防汛抗旱決策能力?!耙郧把膊榇髩伟踩拷涷?,現在靠技術?!庇嘘P負責人表示。
高溫少雨、莊稼缺水,水利調度尤為關鍵。在引漢濟渭工程調度指揮中心,大屏幕不斷刷新各類數據……
引漢濟渭工程被譽為陜西版“南水北調”。電科太極全力推進引漢濟渭信息化工程建設,技術團隊基于大數據分析、機器學習等技術,構建智能化水量調度系統,對預測預報、優化調度、過程仿真、智能修正、知識圖譜等全程把控,對機組設備狀態在線監測診斷,最大程度提升工程運行效率,減少棄水和能耗。
多年來,電科太極通過打造水智方、水智聯、水智預等一系列“水智+”產品,構建了從監測、采集、管理、分析到數據服務的水利監測軟硬一體化平臺,實現了各類監測數據的便捷采集告知、統一安全接入、高效數據處理、態勢全面掌控、趨勢科學分析,助力智慧水利數據底座建設,支撐智慧水利發展。
“智”助山洪災害防治
得益于先進技術裝備,災害處置也愈發快速及時。
強降雨造成的山洪災害,往往發生在一些坡降大或者洪水陡漲陡落的流域。電科數字聯合研發了小流域山洪災害防御系統,運用物聯網、GIS、水利專業算法等,對易發生山洪災害的流域進行全時全程監測,對洪水發生過程進行智能模擬?!熬拖瘛蓦娪啊?,提前預演洪水發生過程、預測可能造成的影響?!奔夹g專家表示,運用模擬仿真引擎、可視化模型、水文模型、水動力模型等,團隊對洪水演進、洪水淹沒、堤防擋水等進行可視化模擬,幫助防汛減災部門科學統籌,制定預案措施。
天上的“星星”瞰大地,地上的抗洪有“利器”。
“部分水庫大壩地處邊遠、自然環境復雜,在這些地方,北斗導航定位、北斗短報文通信服務能提供有力支撐?!?strong>29所自主研發高精度變形監測設備,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,實現水庫大壩“毫米級”變形監測,為多個流域生態監測項目提供數據服務及定制化服務。電科網通承擔河北水利廳山洪災害監測平臺升級任務,依托北斗短報文通信服務,在公網中斷、地面網絡信號較弱等情況下,用導航衛星“發短信”,確保監測信息及時回傳。電科萊斯聯合研發了車載堤防險情隱患快速探測成套設備,通過瞬變電磁、探地雷達、激光雷達等,構建一體化移動三維測量系統,快速獲取堤防高精度定位定姿數據和高清連續全景影像。